2025 年了,Vite+Vue3 微前端该用啥方案?5 大方案实战对比
最近接了个中后台项目,团队十几号人分了 4 个小组,上来就定了 Vite+Vue3 技术栈。领导一拍板:"搞微前端!" 我这老前端摸着下巴琢磨:2023 年还在纠结 qiankun 和 single-spa,2025 年的微前端方案早卷出新高度了。
今天就结合实战经验,聊聊 Vite+Vue3 生态下最主流的 5 种微前端方案,附代码示例和选型指南,看完直接抄作业~
2025 年读完的第 4 本书
华为是如何发展到今天的?任正非是一个怎样的人?关于这两个问题,有各种各样的来自各个方面的解答,唯独华为人自己的声音不是很多。
华为公司顾问田涛在2013年至2019年6年时间内,对华为上至高层下至普通员工共几百人进行了访谈,《华为访谈录》是这些访谈的第一部结集成果。
通过这些华为人不设防的侃侃而谈,我们可以看见一个真实的华为,包括它是怎么起家的,它的第一桶金,它的独特的组织文化,它的永续折腾的变革史,它的自我批判精神,它的激进的研发战略和充满英雄气质的市场开拓、冒险与征服、血与泪和歌与酒的奋斗,尤其是它是怎么一步步从一无所有、“四大皆空”(无背景、无资本、无技术、无人才)走到全球领先地位的曲折历程,还可以看到一个真实的任正非,他有着什么样的人格特质、领导风格、独特个性和优缺点等等。
2025 年读完的第 1 本书
本书是作者对人生的一次真诚回望,分享成长经历,忆述职业生涯,探讨人生意义。
书中记叙了作者执掌三大央企期间的诸多片段,既有华润置地挂牌上市,中粮成功并购尼德拉、来宝农业,中化集团和中国化工顺利合并等重要时刻,也有人才的选拔培养、团队的整合激励等日常功夫,并对这些片段进行复盘,提炼出经营的原则理念。
作者也分享了自己从小城青年到商界领袖的成长过程,回忆对自己影响深远的人、书、事,追溯思考与行事逻辑的源头,总结人生的诸多问题和答案,与读者分享心中那片皓月当空、繁花似锦的“三生万物”之境。
2024 年读完的第 18 本书
多读书,提高感知力 -> 找到触动点 -> 通过总结,转化为自己的东西
微信小程序 / H5 / PC 三端生成海报
严格地说,HTTP 协议无法做到服务器主动推送信息。但是,有一种变通方法,就是服务器向客户端声明,接下来要发送的是流信息(streaming)。
也就是说,发送的不是一次性的数据包,而是一个数据流,会连续不断地发送过来。这时,客户端不会关闭连接,会一直等着服务器发过来的新的数据流,视频播放就是这样的例子。本质上,这种通信就是以流信息的方式,完成一次用时很长的下载。
SSE 就是利用这种机制,使用流信息向浏览器推送信息。它基于 HTTP 协议,目前除了 IE/Edge,其他浏览器都支持。
2024 年读完的第 17 本书
本书为莫言散文精选集,除了从莫言以往的作品中选取了莫言的人生经历、写作经验和人生感悟相关的篇目,还加入了莫言全新创作的写给年轻人的内容。通过莫对自己人生经历的讲述,给现在的年轻人一些启发和鼓舞。全书共分为六草,内容分别莫言如何走上写作之路-一为什么叫莫言?与家人的关系:莫言对待生活的态度--如何面对生活中的疲惫与困难;莫言的童年有哪些有趣的童年经历?童年经历对他的成长和写作有什么影响;与朋友的关系--都交了哪些朋友;阅读的意义--阅读对莫言的影响:莫言的写作技巧-哪些东西成为他写作的源泉,
2024 年读完的第 16 本书
本书回顾量子论从无到有发展的风云录,从18世纪开始,直到21世纪,一批科学巨人开始颠覆传统物理学大厦,为了宇宙的终极理论而战,大大改变了人类发展的历史。
再现量子物理一路的荆棘与荣光,展现科学激动人心的魅力,这部量子物理史,足以唤起你对世界的全部好奇!
2024 年读完的第 13 本书
《许三观卖血记》是余华于1995年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故事发生在五六十年代的中国。讲述了丝厂工人许三观的卖血经历。他卖血是为了娶亲,是为了救治重病的儿子,是为了郑重款待贵客,是为了不被饿死,是为了生存。但是最i终,还是为了爱和可笑的尊严。
《许三观卖血记》是中国人生活的 生动写照,余华用诙谐幽默的方式阐释了整个社会的荒谬。他塑造了一群有着狂热的生活欲望,在生死关头能够坚守尊严、团结一致的小人物,是一部将中国平民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三观”描绘得淋漓尽致的杰出作品。
This might sound evident, but it needs to be here because there can’t be another first step to optimization: if you’re trying to optimize, you should first look into avoiding work. This includes concepts like memoization, laziness and incremental computation. This would be applied differently depending on the context. In React, for example, that would mean applying memo(), useMemo() and other applicable primitives.
CSS 又迎来了一次小小的升级。position: sticky 在 Chrome 56 版本中首次亮相。粘性定位(sticky positioning)让我们可以用很少的代码构建一些非常酷的交互效果。它适用于任何你希望用户滚动时UI元素能够保持可见的情况,但并不是立即变为粘性状态,而是在元素到达视口滚动边缘的具体距离时才变为粘性状态。它就像一个“卧底特工”式的固定定位(position: fixed)元素。它表现得就像一个普通的相对定位(position: relative)元素——甚至欺骗了自己的父级和兄弟元素——直到秘密的距离被达到,激活其作为“卧底”的固定定位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