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许三观卖血记》- 余华

约 1065 字大约 4 分钟

余华

2024-09-18

2024 年读完的第 13 本书

《许三观卖血记》是余华于1995年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故事发生在五六十年代的中国。讲述了丝厂工人许三观的卖血经历。他卖血是为了娶亲,是为了救治重病的儿子,是为了郑重款待贵客,是为了不被饿死,是为了生存。但是最i终,还是为了爱和可笑的尊严。

《许三观卖血记》是中国人生活的 生动写照,余华用诙谐幽默的方式阐释了整个社会的荒谬。他塑造了一群有着狂热的生活欲望,在生死关头能够坚守尊严、团结一致的小人物,是一部将中国平民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三观”描绘得淋漓尽致的杰出作品。

x
x

看着本书的时候,我开始坐在椅子上,后来感觉很压抑。倚在沙发上,仍然觉得不舒服。

许三观,第一次去卖血,是被两个人带着去的。当时带着满满的骄傲,因为只有身体好的人才能卖血。

第二次去卖血,是一乐伤了别人去赔医药费。因为邻居搬走了家里的东西,不去卖血,十来年经营的家变得家徒四壁,不甘心。

第三次卖血,是因为自己年轻时喜欢的姑娘受伤了,他卖血之后给对方买了补品。

第四次卖血是为了让一家人在饥饿的年代吃一顿面条。

第五次卖血是一乐下乡之后没有精神,送一乐回乡下的路上卖血,钱给了一乐。

第六次卖血是因为二乐的队长来城里,为了让二乐早点回城。 后来的卖血,是为了给一乐治病。

读过余华的《活着》。总觉得他的作品合乎事实的发展,但是心理上不能接受。《活着》的那本书,让我感受的福贵从心里发出的寒气。但是就是眼睁睁地读下去,却无能为力。

所以读这本书的时候,我在开始的时候就害怕。害怕许三观撑不住。因为那么多人没有撑住,就走了。

许三观,也许善良积下了福气吧。或者我更愿意相信,作者在结尾的时候,给了这部作品善意。——他让许三观不卖血也吃到了猪肝和黄酒。——原本只有卖血之后,许三观才舍得吃。

但是,读着许三观的卖血历程,我心惊胆战。

他从一个血气方刚的小伙子,变成了一个顶天立地的父亲。他的经历,每次都像刀刃上,逼得他透支自己的身体。

许三观,其实自私又固执。曾经因为一乐不是自己的孩子耿耿于怀。后来卖血之后的钱,硬是不舍得带着一乐。但是后来一乐离家出走。他背着一乐,没有回家,而是去了他们吃面条的饭店。

我的感受五味杂陈。

一、坦白说,我为书中提到的鸡毛蒜皮的生活不屑。我承认,也许那些是生活的一部分。比如许玉兰的坐门槛。

二、一乐。我知道一乐这样的事情存在,但是还是吸一口凉气。不过许三观的作为,开始的我理解,后来的我佩服。

三、许三观的付出。开始的时候好奇,后续的为了年轻喜欢的姑娘,这些都没有伤到身体的根本。一直到了后来为了家庭,一次次透支自己的身体。甚至他说,就算没命,为了一乐,也要去。

四、感谢上苍。我看到最后许三观可以不卖血你也吃到了猪肝和黄酒,有点释然了,即便是医院认为是他太老了,不接受他卖血了。

读完这本书,我不敢奢求每个人都幸福了。 我只想,每个经历坎坷的好人,最后都能善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