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兴表达》- 王达峰
约 1758 字大约 6 分钟
2024-09-10
2024 年读完的第 12 本书
表达的目的永远都要比内容更为重要,“永远说一些让你离目标越来越近的事情”。目的论的思维方式特点是开放、直接、有效,在快节奏的当下,有其适用的一面。需要小心的是“永远”,条件反射一般警惕,因为没人知道“永远”有多远。

1. 三思三定:掌握即兴表达的定海神针
所谓“三定”,即定话题、定观点、定框架。
- 定话题,即对应“三思”中的目的,基于目的,就确定了即兴表达的话题。
- 定观点,即对应“三思”中的内容,将对方需要了解的内容概括成观点。
- 定框架,即确定观点的排列顺序,即使内容是一样的,排列顺序不同,表达的效果也会有所不同。
可以说,“三思三定”是贯穿即兴表达始终的。在本书的内容中,强调目的先行,即定话题;讲述即兴表达思维,即定观点;讲述即兴表达结构,即定框架。 掌握“三思三定”的关键在于,要时刻牢记:“没有目的就不要去探讨内容,目的比内容更重要。”
2. 绿灯思维:让你成为受欢迎的表达者
即兴表达时一定要“目的先行”,没有目的就不要去构思内容,否则你会被内容牵绊,你的听众们也会淹没在毫无重点的茫茫内容之海中。
要记住,目的永远比内容重要得多,内容永远只是形式,内容要为目的服务。
3. 逆向思维法:让你令人印象深刻
所以一个管理者、一个策划者一定要先学会“纸上谈兵”,去周密地计划,以最小的成本和代价去发现错误、纠正错误、规避掉错误,然后再去“沙场点兵”。
4. 正式仪式型的结构:不惧临场发挥
“感谢—回顾—愿景”这一结构可以使即兴表达的内容清晰明了,可以适用于多种正式仪式的场景。
总之,在正式仪式场合中的即兴表达,有三个步骤可以架起精彩的表达结构。
- 第一步:感谢。具体可以按照“过去—现在—未来”时间线结构,依次对过去出现过的、今天到场的、未来可能出现的人或事物表示感谢;或运用正反结构,对帮助过我的人表示感谢,甚至,对过去伤害过我的人也表示感谢。
- 第二步:总分总回顾。注意在列举具体的例子时,切忌平铺直叙,而要用故事的冲突和转折给人们留下更深的印象。
- 第三步:愿景。表达出良好的愿望,从而烘托出氛围、制造出感觉。
5. 高质量提问:喂养机会,饿死问题
因此,提问的正确方式是“没有问题,只有机会;没有过去,只有未来”,即多问how和what,少问why或who。这是一个有别于我们过去习惯的表达套路。
与其问“老张,为什么不能按计划实现目标?”,不如问“老张,接下来我们可以做些什么,才能更快地赶上进度?”。
这样提问有两个好处:
- 一是设定了目标——赶上进度;
- 二是不给对方找理由和找借口的机会,而是引导对方思考机会——可以做些什么?
我们把前文的问题都转化一下,看看有什么不同的感觉。
与其问:“为什么桌子这么乱?” 不如问:“下节课开始,我们如何分工可以让桌子更整齐呢?”
与其问:“事情为什么会这样?” 不如问:“事已至此,接下来我们可以如何改善呢?”
与其问:“谁该为此事负责?” 不如问:“下一次,我们该如何规避这类失误呢?”
我在很多场合分享过这个方法,大部分人听完的第一反应是:同样一件事情,只是换一种问法,得到的答案就会截然不同。 从得到一堆的理由和借口,变成得到一堆的方法和可能性。问对问题,才可能得到你要的答案。先不论得到的这些方法是否有效,至少因为你问的这个问题,大家思考的方向就完全不同了。
从得到一堆的理由和借口,变成得到一堆的方法和可能性。
6. 表扬与批评:转变方式让对方易于接受
所谓鼓励,就是夸奖别人的努力用功,从而给对方一种可以掌握自我的感觉。如果事情的结果取决于自己的努力,那么成败就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实验中,被夸奖“努力”的那一组学生,所接受的就是鼓励。
何为表扬?就是夸奖别人的聪明和天赋,但成功不由自己掌控。如果面对失败,他们就会觉得是因为自己不够聪明,很可能会直接放弃,因为人没有办法给自己增加天赋。而且,他们以后都不太会选择有难度的挑战,生怕失败了被人认为自己不够聪明。
7. 不满与异议:四个步骤缓解冲突和矛盾
对方的做法与你的期望不符合,这种不符会导致你怀疑和不满的情绪。但需要牢记的是,你的初衷并不是和对方吵架,而是希望通过表达不满,来让对方的做法符合你的期望。 这就会产生两种结果:处理得好,双方会朝着同一个目标不断前进;处理得不好,不仅离目标越来越远,甚至还会破坏彼此的关系。
这里分享给大家一个行之有效的表达模型:“事实 + 感受 + 需求 + 请求”,每一个词对应一个步骤。
8. 三要三不要:避开即兴表达中的陷阱
即兴表达,既是一种表达技能,也是一种即兴思维的呈现。要储备更多的表达结构和框架模型,学会更巧妙地应对各种场景,因为这些都是基本功。除了熟练应用这些基本功外,我们也需要掌握表达的关键点,以发挥“画龙点睛”的作用,达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表达的关键点,可以概括成“三要、三不要”。
三要:
- 要以终为始
- 在表达中要学会接受并示弱。
- 表达要逻辑清晰,观点鲜明
三不要:
- 使用否定词;
- 打断别人说话;
- 诿过于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