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书读懂中医养生》- 孙建光
2024 年读完的第 15 本书

阴阳五行与养生之道
五行学说渗透到医学领域,首先是用来和人体的五脏相配合,如肝属木、心属火、脾属土、肺属金、肾属水;其次是与人体的五腑相配合,如胆属木、小肠属火、胃属土、大肠属金、膀胱属水。五行的相生相克关系,表现在脏器之间就是:
五脏相生的关系:把五行相生的关系改成五脏相生,则是肝木藏血营济心火(木生火),心火阳气热血温于脾土(火生土),脾土化生水谷精微以充实肺金(土生金),肺金清肃下行助于肾水(金生水),肾水之精气养于肝木(水生木)
五脏相克的关系:把五行相克的关系改成五脏相克,即是肝木的条达可疏泄脾土(木克土),脾土的运化可控制肾水泛滥(土克水),肾水的滋润可平和心火狂躁(水克火)。心火的阳热可制约肺金清肃太过(火克金),肺金之气清肃下降可抑制肝阳上亢(金克木)。
五腑相生的关系:把五行相生的关系改成五腑相生,则有胆汁注入小肠助饮食消化(木生火),小肠疏导利于胃(火生土),胃气下行助于大肠(土生金),大肠清理水质蓄于膀胱(金生水),膀胱之气化精微升于胆(水生木)。
中医五行相生相克之病症
- 人体秉大气的木气而生肝胆,肝主筋,肝之木气可有疏泄的作用。人体秉大气的火气而生心脏与小肠腑,心主血,心之火气有宣通作用。人体秉大气的金气而生肺脏与大肠腑,肺主皮毛,肺之金气有收敛作用。人体秉大气的水气而生肾脏与膀胱腑,肾主骨,肾之水气有封藏的作用。人体秉大气的土气而生脾脏与胃腑,脾主肌肉,脾之土气有运化的作用。
阴虚生内热,阳虚生外寒
- 采用苏叶泡水,也可以达到增加体内阳的能量,驱散体表的寒邪的目的。苏叶,也叫紫苏叶,全国几乎任何地方都有,在中药店有干的苏叶卖。当你觉得自己有感冒的征兆,并感觉身体发冷时,立刻用开水泡上5~6克苏叶,过几分钟后喝下,身体不适的感觉很快就会消失
阴阳失调,气血就会不畅
- 脾益气的食物主要有:粳米、糯米、西米、红薯、薏苡仁、饭豇豆、白扁豆、牛肉、鲫鱼、鲈鱼、鸡肉、大枣、芡实、菱角、莲子、花生、栗子、山药、蜂蜜、人参、西洋参、太子参、黄芪、党参、白术等。气虚的人平日里还要忌食一些有耗气作用的食物,如山楂、佛手柑、槟榔、大蒜、萝卜缨、芫荽(香菜)、芜菁(大头菜)、胡椒、荜茇、紫苏叶、薄荷、荷叶、荞麦、柚子、柑、金橘、橙子、荸荠、生萝卜、芥菜、薤白、砂仁、野菊花、绿茶等,些外,还要忌烟酒。
判别身体阴阳的简单方法
人的面部对应着五脏六腑,比如两个眉毛之间,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印堂这里是肺的对应区。如果这里色白,说明人的肺气不足,正常的人此处应该微微红于其他的部分。如果印堂发红或者紫红,这说明肺部积热,有肺火了。
鼻头代表脾,两个鼻翼代表胃,如果这里红,说明脾胃有热。很多人都会在某个季节出现红鼻头,上面有些红肿的包,其实这就是脾胃有实热的征兆。在鼻头的上面,也就是鼻梁那里,是肝的部位。如果一个人鼻梁颜色发青,就说明他肝气不调、脾气很大。
目赤红肿,多为肝火或风热,两目上窜,直视或斜视为肝风内动,耳轮干枯焦黑为肾精亏耗,鼻翼煽动为邪热蕴肺,牙龈肿或兼出血属胃热亢盛。
质的颜色有两个极端,一个是偏红的舌质,说明这个人的身体趋向于热的方向;一个是偏白的舌质,说明这个人的身体趋向于寒的方向。
如果舌质红但舌苔很薄,而且整个舌头看上去都很红,这可能是虚热,需要滋阴。当然也有的人在上火的时候,舌苔会很黄。舌苔黄,一般也是体内有热的表现,是实热。但是,吃了有颜色的食物染上去的不能算;另外,还有长期吸烟的人,舌苔往往也是黄的,不过这是烟熏效果,未必是体内有热。
有的人舌头上还有齿痕,像气虚的人,往往舌边有很多齿痕,舌体会胖大一些,并伴有舌苔白腻。这是人体气虚不能化掉水湿的缘故,调理需要一边利水湿,一边补气。利水湿可以用薏米来进行,比如将薏苡仁研为粗末,与同等量的粳米,加水煮成稀粥,每日1~2次,连服数日。本方用薏苡仁煮粥食以补脾除湿,源于《本草纲目》。补气以补脾为主,可以用白术、山药、莲子肉等来补脾。
吃水果也讲究阴阳调和
- 榴莲、荔枝、菠萝、龙眼、水蜜桃等热量高、糖分高的水果性温偏热,适合阴性体质者食用;奇异果、西瓜、香瓜等热量低、富含纤维,含脂肪和糖都少的水果,属于寒性水果,适合阳性体质者食用;苹果、生梨、葡萄、香蕉等水果,则属于比较温和的中性水果,适合大多数人食用
体内有寒,艾姜煮蛋胜似灵丹妙药
艾姜煮蛋。到中药店买一点儿艾叶、干姜,到商店买来鸡蛋、红糖。每次的比例是艾叶10克,干姜15克,鸡蛋2个,红糖适量。此食疗方做起来非常简单,将干姜切片,和洗净的艾叶、鸡蛋一同放进锅里,加适量清水,先用文火把鸡蛋煮熟;然后把煮熟的鸡蛋剥壳,再放进锅里的药汁中煮10分钟,加进红糖。这样,一道热气腾腾、火力十足的“艾姜煮蛋”就做成了。吃蛋喝汁,美味可口,但功效完全相当于苦口的中药。
这个食疗方子来源于古代名方中的艾姜汤,其中艾叶能暖气血而温经脉,专治女性气血寒滞、腹中冷痛;干姜能去脏腑之沉寒,最擅治下焦虚寒、胃部冷痛;而在艾姜汤中加入鸡蛋和红糖,则能补血活血、扶正祛邪,让人尽享“热情”的美味。
正如《黄帝内经》上所说,“寒者热之,热者寒之”,对于寒性疾病,只需用热性药物或者热性食物进行调理就可以了。内寒一去,气血自通,整个人就会由无精打采变得神采飞扬
补血选枸杞,长寿与天齐
- 枸杞炖乳鸽 枸杞子30克,乳鸽1只,调味品适量。将乳鸽洗净后放入锅内,加水适量,煮至鸽肉将酥烂时,再倒入温水浸泡后的枸杞子,稍煮片刻后,加调味品即成。饮汤,吃鸽肉及枸杞子。此汤益精明目,益气补虚,适用于久病体虚、肝肾不足、气短乏力、头晕目眩,腰膝酸软、视力减退、遗精、消渴及妇女闭经、月经量少等症
经络是平衡人体阴阳的大药
- 有关的穴位和经络,激发经气,使经络畅通,有利于气血循环,从而起到治疗疾病的作用。例如,常刮拇指健大脑;常刮食指可养胃;常刮中指可强心;常刮无名指肝得和;常刮小指壮双肾。你还可以买一块牛角刮板,每天坚持刮手指。早上用刮板在每个手指的背上刮50下左右,左手刮好了再刮右手。此外,一些药膳也有助于调节人体的经络,如生地粥:取鲜生地50克(干品10克),洗净,加适量水,煎煮1小时,去渣,再加入淘净的粳米100克,煮烂成粥,每日晨服,能够滋阴补肺。
五行与五脏的配属关系
- 肝具有畅达情志、疏泄气机(指气的运动状态)的作用,与木生发的特性相类似,故以肝属木;心具有推动血液的运行和温煦机体的作用,与火阳热的特性相类似,故以心属火;脾具有运化饮食精微、造血、免疫等功能,是人体各组织器官营养物质的来源,与土生化万物的特性相类似,故以脾属土;肺具有呼吸、交换物质以及沉降气机的作用,与金清肃、收敛的特性相类似,故以肺属金;肾具有排泄小便,调节人体水分平衡的作用,与水润下的特性相类似,故以肾属水
了解季节的五行属性,收获四季健康的大礼
按摩健脾的方法是:仰卧于床,以脐为中心,顺时针方向用手掌旋转按摩腹部21次,然后用右手指从胸骨至耻骨上,边顺时针方画小圈边向下按摩21次,伴有胁肋痛的人,可用双手从乳房外侧按摩身体两侧,长期坚持,必获奇效。
黑色入肾,黑色食物能够在冬季滋补肾气,帮助你健体强身。此外,还有冷面、温齿、热足三种方法是养肾的妙法。 冷面 即用冷水洗脸。冷水是指水温20℃左右的水。冷水洗脸,可提神醒脑,早晨以冷水洁面,可使大脑兴奋,还可以促进面部血液循环,增强机体抗病能力。冷水的刺激可以改善面部组织的营养供应,增强面部皮肤的弹性。 温齿 中医认为“齿为肾之余”,保护好牙齿就是保护好肾。温齿,即用温水刷牙和漱口。温水是指水温35℃左右的水。牙齿和牙龈在35℃左右的温度下,才能进行正常的新陈代谢。 热足 即临睡前用热水洗脚泡脚。热水是指水温在45℃~50℃的水。常言道“寒从脚下起”,就是说双足供血不足,热量较少,保温力差。所以,每晚应坚持用热水洗脚泡脚,促进全身的血液循环,增强防病能力,消除疲劳和改善睡眠
经络上的五输穴就是你的平安护身符
- 如膝关节肿痛,行走困难的,可选肝经输穴“太冲”,胆经输穴“足临泣”;上肢关节痛,可选肺经输穴“太渊”,心包经输穴“大陵”;白天倦怠嗜卧,无精打采,可选脾经输穴“太白”,肾经输穴“太溪”;若是感冒引起的肢体酸痛,可选膀胱经的输穴“束骨”,胃经的输穴“陷谷”。输穴具有健脾祛湿,舒筋活络,祛风止痛的功效。
爱护脾胃,从每天吃饱饭开始
- 此外,也可以通过常喝山药薏米粥,冬天吃大枣,或吃些参苓白术丸、人参健脾丸、补中益气丸等方法来健脾。
脾经上的五输穴让你更强壮
- 太白穴(输穴)
“太白”为古代星宿之名,传说此星有平定战乱、利国安邦之能。太白穴是脾经的输穴,五行属土,土生金,如果说在隐白穴处,经气还处于潜伏状态的话,那么到这里,经气就已经如同太白星一般,有所显现了。此穴为健脾要穴,能治各种原因引起的脾虚如先天脾虚,肝旺脾虚,心脾两虚,脾肺气虚,病后脾虚等。此穴有双向调节作用,如揉此穴腹泻可止,便秘可通;点揉此穴还可调控血糖指数,高者可降,低者可升。太白穴的位置在足内侧缘,当足大趾本节(第1跖趾关节)后下方赤白肉际凹陷处,即在大脚趾内侧骨头突起下。
- 阴陵泉穴(合穴)
阴陵泉穴是脾经上的排湿大穴,刺激这个穴位可以快速驱除体内的脾湿,治疗因湿气过重所引起的诸多病症。我们知道,肺经与脾经同属太阴经,肺在上,脾在下。平时我们感冒了,服用西药治疗发烧咳嗽就是将体内的寒气强行压制下去。体内的寒气不得抒发,长此以往寒气就会变成湿气从肺经沉到脾经,造成脾湿。人们常患的关节炎、膝盖疼痛、颈椎病、后背痛、湿疹、青春痘、黑头等等都是与湿气过重有关,对阴陵泉进行刺激均有很好的效果。阴陵泉穴位在胫骨内上髁下缘,胫骨内侧缘凹陷处(将大腿弯曲呈90度,膝盖内侧凹陷处)。
脾经上的五输穴中,隐白最善止血,大都最能补钙,太白最能健脾,商丘最善消炎,阴陵泉专祛湿毒,这五个穴位就相当于脾经上的五大卫士,时时为人体的健康做着防御的工作。
脾肾调理法帮你制服糖尿病
- 糖尿病病人就是脾肾方面出了问题,所以,需要好好地补脾阳和肾阳,用艾灸的纯阳火力温灸中脘和关元两穴,正好可以达到这个目的,而且效果来得最快。
足三里穴——加强脾胃功能的得力助手
若在每天上午9~11点,脾经经气最旺之时,按揉双腿的足三里各20分钟,不仅能起到跟吃补药一样的效果,还不上火,不花钱。
对于现代人来说,繁忙的工作让我们的身体疲惫不堪,如果每日能在临睡前按摩或艾灸足三里穴,让它产生酸胀、发热的感觉。过一段时间后,你就会发现你整个人都会显得精神焕发,精力充沛。如果在每次按揉足三里穴的同时,再配合一起按揉三阴交穴,其功效就更为强大了。
肺气不足易气短,人到中年要补肺
- 肺的食物首选白色,因为按照中医理论,白色入肺,比如白豆、白木耳、山药等等,都可以。除此之外,还有许多清肺补肺食物,比如百合、鲜藕、猪肺、海蜇、柿饼、枇杷、荸荠、无花果、梨等。
芝麻黑豆粥,让你的生活“性”福无比
- 芝麻黑豆粥。这款粥很简单,取粳米100克,黑芝麻50克,黑豆50克,白砂糖15克。将黑豆、粳米分别淘洗干净;黑豆用冷水浸泡3小时,粳米浸泡半小时,捞起沥干水分;黑芝麻淘洗干净备用;在沙锅中加入约2000毫升冷水,然后将黑豆、粳米、黑芝麻依次放入,先用旺火烧沸,然后转小火熬煮,待米烂豆熟后加入白糖调好味,再稍焖片刻,即可盛起食用。
站式八段锦,让你迅速远离亚健康
双手托天理三焦 自然站立,两足平开,与肩同宽,含胸收腹,腰脊放松。正头平视,口齿轻闭,宁神调息,气沉丹田。双手自体侧缓缓举至头顶,转掌心向上,用力向上托举,足跟亦随双手的托举而起落。托举数次后,双手转掌心朝下,沿体前缓缓按至小腹,还原。 此法通过两手交叉上举,缓慢用力,保持拉伸,可使三焦通畅,气血调和。通过拉长躯干与上肢各关节、肌肉、韧带几关节软组织对提高关节的灵活性,防治肩部疾患、颈椎病具有良好的作用。
左右开弓似射雕 自然站立,左脚向左侧横开一步,身体下蹲成骑马步,双手虚握于两髋之外侧,随后自胸前向上划弧提于与乳平高处。右手向右拉至与右乳平高,与乳距约两拳许,意如拉紧弓弦,开弓如满月;左手捏剑诀,向左侧伸出,顺势转头向左,视线通过左手食指凝视远方,意如弓箭在手,待机而射。稍作停顿后,随即将身体上起,顺势将两手向下划弧收回胸前,并同时收回左腿,还原成自然站立。此为左式,右式反之。左右调换练习十数次。 此法通过展肩阔胸可刺激督脉、背部腧穴和手太阴肺经等经脉之气,能有效发展下肢肌肉力量,提高平衡和协调能力,同时增加前臂和手部肌肉的力量,提高手腕关节及指关节的灵活性,可很好地预防一些肩颈疾病。
调理脾胃须单举 自然站立,左手缓缓自体侧上举至头,翻转掌心向上,并向左外方用力举托,同时右手下按。举按数次后,左手沿体前缓缓下落,还原至体侧。右手举按动作同左手,唯方向相反。 此法通过左右上肢一松一紧的上下对拉可以牵拉腹腔,对中焦脾胃起到按摩的作用,同时可以刺激位于胸胁部的相关经络以及背部腧穴等,具有调理脏腑经络的作用,该式动作使脊柱内各椎骨间的小关节及小肌肉得到锻炼,从而增强了脊柱的灵活性与稳定性,有利于预防和治疗肩颈疾病。
五劳七伤往后瞧 自然站立,双脚与肩同宽,双手自然下垂,宁神调息,气沉丹田。头部微微向左转动,两眼目视左后方,稍停顿后,缓缓转正,再缓缓转向右侧,目视右后方稍停顿,转正。如此十数次。 这个动作,通过上肢伸直,外旋扭转的静力牵张作用可以扩张牵拉胸腔、腹腔诸脏腑,往后瞧的转头动作可以刺激颈部大椎穴以及背部五脏六腑腧穴达到防治五劳七伤的目的。这一动作还能够增加颈部及肩关节周围参与运动筋群的收缩力,增加颈部运动幅度,活动眼肌,预防眼肌疲劳及肩颈等背部的疾患。改善颈部及脑部血液循环。有助于解除中枢神经系统的疲劳。
摇头摆尾去心火 两足横开,双膝下蹲,成“骑马步”。上体正下,稍向前探,两目平视,双手反按在膝盖上,双肘外撑。以腰为轴,头脊要正,将躯干划弧摇转至左前方,左臂弯曲,右臂绷直,肘臂外撑,头与左膝呈一垂线,臀部向右下方撑劲,目视右足尖;稍停顿后,随即向相反方向,划弧摇至右前方。反复十数次。 该式动作两腿下蹲,摆动尾闾可刺激脊柱、督脉等,通过摇头可刺激大椎穴从而达到调经泄热的目的,有助于祛除心火,在摇头摆尾过程中,脊柱腰段,颈段大幅度侧屈缓转及回旋可使整个脊柱的头颈段、腰腹及臀、股部肌团参与收缩既增加了颈、腰、髋的灵活性也发展该部位的肌力。
两手攀足固肾腰 松静站立,两足平开,与肩同宽。两臂平举自体侧缓缓抬起至头顶上方转掌心朝上,向上作托举状。稍停顿,两腿绷直,以腰为轴,身体前俯,双手顺势攀足,稍作停顿,将身体缓缓直起,双手右势起于头顶之上,两臂伸直,掌心向前,再自身体两侧缓缓下落于体侧。 此法通过前屈后伸可刺激脊柱、督脉以及命门、阳关、委中等穴,有助于防治生殖泌尿系统方面的慢性病,达到固肾壮腰的作用。通过脊柱大幅度前屈后伸,可有效发展躯干前、后伸屈脊柱肌群的力量与伸展性,同时对腰部的肾、肾上腺、输尿管等器官有良好的牵拉、按摩作用,可以改善其功能,刺激其活动。
攒拳怒目增力气 两足横开,两膝下蹲,呈“骑刀步”。双手握拳,拳眼向下。左拳向前方击出,顺势头稍向左转,两眼通过左拳凝视远方,右拳同时后拉。与左拳出击形成一种“争力”。随后,收回左拳,击出右拳,要领同前。反复十数次。 本式中的“怒目瞪眼”可刺激肝经,使肝血充盈,肝气疏泄,有强健筋骨的作用。两腿下蹲十趾抓地、双手攒拳、旋腕、手指逐节强力抓握等动作,可刺激手、足三阴三阳十二经脉的俞穴和督脉等;同时,使全身肌肉、筋脉受到静力牵张刺激,长期锻炼可使全身筋肉结实,气力增加。
背后七颠百病消 两足并拢,两腿直立、身体放松,两手臂自然下垂,手指并拢,掌指向前。随后双手平掌下按,顺势将两脚跟向上提起,稍作停顿,将两脚跟下落着地。反复练习十数次。 此法可使气息归元,放松肢体肌肉,愉悦心情,进一步巩固练功效果,逐渐恢复到练功前安静时的状态。
热水泡脚,养肾护肝又排毒
- 脚时加入生姜和艾叶到底有什么作用呢?《本草纲目》记载:生姜能通神明,归五脏,去伤寒头痛鼻塞。艾叶则能够散寒止痛,温通经络,暖子宫和腰膝。《本草再新》上说:艾叶可调经开郁,理气行血。两者合用对风寒感冒、关节病、类风湿、咳嗽、支气管炎、肺气肿哮喘都有很好的疗效。
-- 来自微信读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