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不被大风吹倒》- 莫言

约 3129 字大约 10 分钟

莫言

2024-12-16

2024 年读完的第 17 本书

本书为莫言散文精选集,除了从莫言以往的作品中选取了莫言的人生经历、写作经验和人生感悟相关的篇目,还加入了莫言全新创作的写给年轻人的内容。通过莫对自己人生经历的讲述,给现在的年轻人一些启发和鼓舞。全书共分为六草,内容分别莫言如何走上写作之路-一为什么叫莫言?与家人的关系:莫言对待生活的态度--如何面对生活中的疲惫与困难;莫言的童年有哪些有趣的童年经历?童年经历对他的成长和写作有什么影响;与朋友的关系--都交了哪些朋友;阅读的意义--阅读对莫言的影响:莫言的写作技巧-哪些东西成为他写作的源泉,

x
x

封面

  • 卷也好,躺也好,不被大风吹倒就好!

人活着,就是要在虚无之中找出意义

  • 很多伟大的科学家,到了晚年,都会相信一个类似上帝的存在。我看网络上流传着杨振宁先生对于上帝的解释,他说作为一个人形的上帝当然是不存在的,但是应该存在一种绝对的、至高无上的力量。因为他(杨振宁)研究得越精深,越感觉到奇妙——这是怎么设计的?必定有一个至高无上的设计者。我们现在发现的一切科学规律、数学定理,不是我们创造的,是它本身就存在的。很多物理学的原理,它本来就存在,无非是被发现了而已。这又跟佛教讲的东西融合到一块儿了,所以佛教作为一种思想方法,作为一种哲学,是有意义的。

说风

  • 十几年前,我初获诺贝尔文学奖时,社会关注度很高,说好的有,说不好的也有,一时议论纷纷,莫衷一是。那时,我曾对媒体表达过我的态度:“心如巨石,八风不动。” “八风”一词来自佛家哲学,是指能使人心神不定的八种情境,分别为:利、衰、毁、誉、称、讥、苦、乐。“利”是遇到可意顺心之事。“衰”是失去可爱之物、适意之境。“毁”是遭人背后诽谤。“誉”是背后称赞。“称”是当面赞美。“讥”是被人讽刺、挖苦、谩骂、攻击。“苦”是痛苦、艰难,精神的与肉体的。“乐”是欢娱,肉体的与精神的。这四种顺境与四种逆境,犹如大风,从不同方向吹来,能使人心神不安、左顾右盼、进退维艰、犹豫徘徊,或者喜形于色、猖狂自满、得意忘形、失态败德。但如果有了足够好的修养,便会有超常的定力,做到宠辱不惊、毁誉随人。

母亲

  • 饥饿的岁月使我体验和洞察了人性的复杂和单纯,使我认识到了人性的最低标准,使我看透了人的本质的某些方面。许多年后,当我拿起笔来写作的时候,这些体验,就成了我的宝贵资源,我的小说里之所以有那么多严酷的现实描写和对人性的黑暗毫不留情的剖析,是与过去的生活经验密不可分的。当然,在揭示社会黑暗和剖析人性残忍时,我也没有忘记人性中高贵的有尊严的一面,因为我的父母、祖父母和许多像他们一样的人,为我树立了光辉的榜样。这些普通人身上的宝贵品质,是一个民族能够在苦难中不堕落的根本保障。

我的室友余华

  • 当代小说的突破早已不是形式上的突破,而是哲学上的突破。余华能用清醒的思辨来设计自己的方向,这是令我钦佩的,自然也是望尘莫及的。

我眼中的阿城

  • 实话实说我觉得阿城这十几年来并没有进步,当然也没有退步。一个人要想不断进步不容易,但要想十几年不退步就更不容易。阿城的小说一开始就站在了当时高的位置上,达到了一种世事洞明、人情练达的境界,而十几年后他写的随笔保持着同等的境界。

福克纳大叔,你好吗

  • 但我的心里还是充满了幻想,希望能成为一个作家,过上幸福的生活。前几天在斯坦福演讲时,我曾经说是因为想过上一天三次吃饺子那样的幸福日子才发奋写作,其实,鼓舞我写作的,除了饺子之外,还有许多的原因,这些原因里,当了作家就有了读书的机会是最重要的。

漫谈斯特林堡

  • 他把自传写成了小说,而把小说和戏剧写成了自传。他的有些作品是模仿了自己的生活,而他的生活,有时候也会模仿自己的作品。确实有许多人给他制造了痛苦,但我觉得,他自己给自己制造的痛苦,比所有的人给他制造的痛苦都要深重。这样的人,如果不当作家,那确实会很麻烦。

土行孙和安泰给我的启示

  • 生活是文学艺术的永不枯竭的源泉,无论是什么样子的天才,无论他具有多么丰富的想象力,脱离了生活,脱离了与人民大众休戚与共、生死相依的关系,就失去了力量的源泉,要想写出能够深刻反映时代本质的作品,几乎是不可能的。始终与最广大的民众站在一起,时刻不忘记自己是民众的一员,永远把民众的疾苦当成自己的疾苦,就像土行孙和安泰时刻不离开大地一样,我们才能获得蓬勃的创作动力,才能写出感动人心的作品。

  • 面对着这样的时代,一个作家应该保持冷静的心态,透过过剩的媒体制造的信息垃圾,透过浮躁的社会泡沫,去体验观察浸透了人类情感的朴实生活。只有朴实的、平凡人民的平凡生活才是生活的主流。在这样的生活中,默默涌动着真正的情感、真正的创造性和真正的人的精神,而这样的生活,才是文学艺术的真正的资源。

  • 深刻地揭示了人类共同的优点和弱点,深刻地展示了人类的优点所创造的辉煌和人类弱点所导致的悲剧,深刻展示人类灵魂的复杂性和善恶美丑之间的朦胧地带并在这朦胧地带投射进一线光明的作品

灵感像狗一样,在我的身后大喊大叫

  • 我抬头望月亮,低头看小草,侧耳听河水。我钻进高粱地里听高粱生长的声音。我趴在地上,感受大地的颤动,嗅泥土的气味。我感到收获很大,但也不知道到底收获了什么。

  • 灵感这东西确实存在,但无论用什么方式获得的灵感,要成为一部作品,还需要大量的工作和大量的材料。灵感也不仅仅出现在作品的构思阶段,同样出现在写作的过程中,而这写作过程中的灵感,甚至更为重要。一个漂亮的句子,一句生动的对话,一个含意深长的细节,无不需要灵感光辉的照耀。

附录二 莫言写作小技巧

莫言写作小技巧

  1. 阅读,是最好的老师

如果文学创作和小说创作有什么技巧的话,那就是阅读,它是最好的老师。任何一个作家真正的文学之路,都是从阅读开始的。

  1. 读得多,但不写也不行

多阅读是提高写作水平的必由之路,读得多,但不写也不行,当我们有了一定阅读量之后,就应该拿起笔来学习写作。

  1. 初期写作,不要回避模仿

我的经验是初期的学习写作,不要回避模仿,我的《春夜雨霏霏》,就是模仿茨威格的《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包括鲁迅,其早期的作品也都有模仿的痕迹——像《狂人日记》就是模仿的俄国作家果戈理的同名小说。但一定要在大量模仿的过程当中,逐渐地形成自己对语言的一种独特的风格感受,这是把握语感的过程。久而久之才可以让我们头脑中存在大量的词汇,接受我们感情的支配,然后组织成属于自己的文学语言。

  1. 写作,可以从自己写起

写自己亲身经历的事,写自己身边的事,写自己亲朋好友的事,写自己感受最深的事,等等。 总之,刚开始写作,应该把“我”写进去,“我”是加引号的。比如说《蛙》里的“姑姑”,我生活中确实有一个姑姑是做医生的,她是我大爷爷的女儿。我们下一代,甚至是下一代的下一代,高密东北乡成千上万的婴儿都是通过她的手来到人间,这个人在我们故乡本身就有很高的威信,也很传奇。正是生活中有了这样一位非常有人性,非常文学化、戏剧化的人物,在这个基础上我们才能把她变成文学里很典型的人物。 不管怎么说,文学确实还是离不开生活的。写童年其实就是写故乡,写故乡就是写自己最熟悉的人群。

  1. 可以把小说写成给亲朋好友的信件

如果在写作的时候找不到一种文字的感觉,或者说找不到一种叙述的腔调的时候,我建议大家把小说写成给亲朋好友的信件。不管文学水平是高还是低,我想大家都是写过信的。当我们摆出稿纸来,一本正经地要写小说的时候,往往感觉到落笔比较困难。但如果我们拿出信纸来要给亲朋好友写封信的时候,是不是会感觉到很轻松呢?

  1. 写作时,要调动自己的全部感官

写作时,要调动自己的全部感官大胆虚构。比如说你看到了一朵花,这花是什么颜色的,是什么形状的,散发着什么样的气味,围绕这朵花有没有蜜蜂来采蜜,有没有蝴蝶在飞翔,花萼上有没有虫子呀,花瓣上有没有露珠啊…… 你的耳朵听到的,眼睛看到的,鼻子闻到的,以及你的身体、皮肤感受到的,以及你联想到的、想象到的,那么这样你就感觉到会有很多的话说,这样你就有很多的细节可以使用。

  1. 学会从听故事的人,变成讲故事的人

我还有一笔更为宝贵的财富,这就是我在漫长的农村生活中听到的故事和传说。就像诸多作家都有一个会讲故事的老祖母一样,就像诸多作家都从老祖母的故事里汲取了文学的营养,我除了有一个会讲故事的老祖母之外,还有一个会讲故事的爷爷,还有一个比我的爷爷更会讲故事的大爷爷——我爷爷的哥哥。从他们嘴里听来的故事实在是难以计数,这些培养了我在文学创作中不知道天高地厚的自信,和与文学、艺术相关的想象力。

后记 和莫言聊聊天

  • 实在写不出来的时候,就左手举觞,右手拿笔,耐心等待灵感袭来。